馬克思主義認為,死亡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自然規律。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個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斷新陳代謝,而且這種新陳代謝一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分解!倍鞲袼惯認為:“生命總是和它的必然結果,即始終作為種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聯系起來考慮的!薄霸谶@里只要借助于辯證法簡單地說明生和死的性質,就足以破除自古以來的迷信。生就意味著死!比说乃劳鲆膊贿^就是一種蛋白質的分解,不值得恐懼,也不值得為留念生命而大量耗費社會資源。馬克思死時,只十多個好友送葬。1895年8月5日,恩格斯死于食道癌。根據恩格斯生前的遺囑,葬禮非常簡單,遺體火化后,骨灰就撒在恩格斯生前喜愛的伊斯特勃思海邊。周恩來和鄧小平死后,同樣連骨灰都沒有保留。魯迅主張“速朽”,快埋拉倒。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死亡就是生命活動的終止,是機體完整性的解體”。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厚葬死者、再做九九八十一天道場,死者就會往升天界。從秦始皇到慈禧太后,歷代王公貴族的葬禮可謂隆重了,有許多是“國葬”,但沒有見到哪位超生?梢娔切╈`魂說,輪回說,天堂地獄,超生墜落等說法都是虛假的,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中國古代也有先進的喪葬文化:
《孟子·滕文公上》及一些古籍記載記:遠古時候人們一般不會埋葬死人,有親人死去,棄尸體于山溝。但后來發現親人的尸體會被野獸吃,便覺不忍心,便挖坑埋葬。開始不設標識,后又為方便親人紀念,有了墳墓碑記?梢,殯葬的產生出自于人的親情。對此,我們的祖先是認同的。但該通過哪種殯葬形式反映對死去的親人的情感,這就有不同的認識了。
在中國古代,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提出薄葬的觀點,值得我們今人借鑒。他說:“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領,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無沮漏,氣無發泄于上,壟足以期其所,則止矣?尥迊,反,從事乎衣食之財,佴乎祭祀,以致孝于親!本褪钦f,死者用的棺材要薄,衣服要少。埋葬到一定深度,封閉緊密,不使腐敗之氣散發到墳外。墳的高度適中就行。親人對死者哭著送葬、哭著回去就行了;氐郊抑,不必長久沉侵哀傷中,仍然要繼續勞動,找錢財來維持一家生計,孝敬活著的親人。這樣對死者生者都有利。
墨家薄葬短喪的觀點,在今天仍有進步意義。
在中國哲學家中,莊子的死亡觀更比墨家豁達。莊子說:“死生,命也”。在莊子看來,生死都是一種自然現象!肚f子·列御寇》記載:“莊子將死,弟子欲后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齋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如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其妻死,別人去吊唁,他卻擊鼓唱歌。這表明了莊子對死亡的超然和對世俗厚葬作法的不屑。莊子這種超脫的生死觀,值得今人吸取
列子對生死的態度與莊子一樣。在列御寇《列子·楊朱第七》中,楊朱曰:“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異?”就是說,在生時你是堯、舜那樣的英明領袖,死了你只是一堆朽骨;在生時你是桀、紂那樣的暴君,死了也是一堆朽骨。不論是誰,死了都是一樣的朽骨,誰去辨別哪具崇高哪具卑鄙呢。既然如此,何必在如何處理尸體上耗費心力呢。于是,又借晏子之口說:“既死,豈在我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瘞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棄溝壑亦可!本褪钦f死后隨便火葬、水葬、土葬、天葬、穿上衣服丟在山溝中都行。他的這種豁達,對我們今天的人們來說,也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中國古代有一些落后愚昧的喪葬文化。流毒最廣的是儒家厚葬久喪的喪葬文化。
據《孔子家語·相魯》篇記載:“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边@里,孔子把死后棺、槨的尺寸都規定好了,但他只要求埋在丘陵下,不壘土、不種樹。這與后人巨墳大碑并不相同。
孔子又把“禮”、“孝”的內容與喪葬觀念緊密結合,建構了儒家的“慎終追遠”、“事死如生”、“三年守喪”這三條非常重要的喪葬理論!痘茨献印颷fán]論》說:“厚葬久喪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笨鬃诱f:“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孔子不僅肯定了久喪的合理性,還倡導人們都用久喪的形式哀悼死去的親人。于是,“三年之喪”成為儒家喪葬禮儀中最為重要的一套儀式,歷代喪葬沿用不衰。
孟子對孔子的喪葬理論有發展!睹献印るx婁》中有語云:“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边@種理論對民間毒害很大。有的人父母在世時不孝,死后又大操大辦,就是受這種理論影響
《孟子·公孫丑下》記,孟子從齊國回到魯國安葬母親。有弟子不理解為什么孟子要花大錢制作那么精美的棺槨,孟子回答說:“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本褪钦f,君子不會因為天下人的議論而節省用在安葬父母身上的錢財。
荀子也在《禮論》中說:“禮者,謹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把養生送死、厚葬其親提高到了“禮”制、也就是法制的高度。
儒家的喪葬觀。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受到墨家批判。墨家把儒家喪葬文化的弊端歸納為四句話:“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喪偽哀以謾親,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本褪钦f儒家人只會用繁雜的禮儀去迷惑人,用長久的喪期假裝的哀傷去欺騙死的親人。編造出天命的說法讓人安于貧困以欺騙世人,違背根本不事勞作讓人安于懈怠!蹦诱f“以厚葬久喪者為政,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
由于儒家的觀點代表了統治者的利益,以后的統治者多厚葬久喪,影響到民間百姓,流毒至今。
有人認為在厚葬理論影響下興建的墳墓,對保留與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墓葬保留的《竹書紀年》,沒有長沙馬王堆、秦始皇兵馬俑、湖北隋縣曾侯乙墓、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等墳墓中保留的資料,我們就不可能對中華文明有更清晰的認識。這都是正確的,但不能因此而肯定其主張?偟目磥,厚葬理論弊大于利。
中國漢民族現代的喪葬文化,除了受儒家影響,還受道家豁達的死亡觀影響。對高齡死亡者的喪事,我們習慣稱為喜事,并且當喜事辦,請人唱“孝歌”等。這其中體現的多是一種和諧文化,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另外,我們要批判封建迷信的喪葬文化,運用法律手段打擊嚴重違法犯罪喪葬行為。
恩格斯認為:“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并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于是就產生了一種觀念:‘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于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膘`魂不死觀念滿足了先民們的思親之情,同時也給殯葬形式注入了迷信的內容。
在中國漢民族中,由于佛教輪回觀念與風水文化及民間巫術甚至邪教的雜糅,產生了一些迷信色彩濃厚甚至侵害人權的犯罪的喪葬方式。對這種情況,要區別對待。提倡簡單易行的喪葬禮儀,主張一次葬畢,但不強制,特別在少數民族地區。對勞民傷財、影響社會穩定的喪葬方式,要加以禁止;對侵害人權的犯罪的喪葬方式,如“配陰婚”等要嚴厲打擊。無錫殯儀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除舊的喪葬觀念,就立不起新的喪葬觀念;立不起新的喪葬觀念,殯葬改革就不能順利推行。因此,加強先進喪葬觀念的宣傳,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這是當今推行殯葬改革的首要任務。
殯葬改革應該遵循的幾條原則:
一是“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必須在農村殯葬改革中得到貫徹落實。有人認為“以人為本”是以活人為本而不必管死人,因而漠視死者尸體及其親屬感情,這是錯誤的。尸體是包含確定的人格利益的物,尸體是具有社會倫理道德內容的物。尸體中包含的人格利益因素,不僅屬于尸體本身,并且會對其近親屬的利益以及社會利益產生影響。親屬對親人的尸體的尊重,體現了家庭和家族的倫理觀念。旁人對尸體的侮辱與毀壞,既是對死者人格的褻瀆,也對死者親屬精神上的侵害,是對人類尊嚴的毀損?傊,尊重死者也是在尊重活人,尊重殯葬管理工作者自身,也是在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近期網絡上議論河南大搞“平墳”增地,這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觀。
二是法治原則。殯葬改革要依法,特別要依從《憲法》。從效力上看,法律大于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大于部門規章;部門規章大于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目前有的地方制定的一些地方性法規明顯與《憲法》和其他一些上位法相抵觸,因而,人們在殯葬管理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違法現象。例如,鄉鎮殯葬管理者常常依據地方規定將一些已經土葬的尸體強行掘出野蠻火化!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盜竊、侮辱尸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比绻l鎮殯葬管理者對這種事情處理不當就容易構成犯罪。
三是促進和諧穩定的原則?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但穩定和諧是發展的前提,在農村尤其如此。農村殯葬改革必須服從于農村穩定這個大局,促進農村和諧,而不能成為不安定因素。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者急于求成,總想“一步到位”,不愿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方法簡單,手段粗暴,致使一些農民對殯葬改革怨聲載道,甚至以暴力抗改,破壞了農村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如果因為殯葬改革無方而影響了農村的發展和穩定,這種代價就太沉重了。
四是方式多樣,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特點區別對待的原則。不搞一刀切,鼓勵火葬,不留骨灰,但不強制。最新的《殯葬管理條例》刪去“土葬不改正可強制執行”條文是很正確的。中華民族喪葬方式多種多樣,有許多方式本來就是符合喪葬改革目的的,如一些少數民族的喪葬方式:水葬、天葬、樹葬、懸棺葬、甕棺葬、衣冠葬、巖洞葬、崖葬、拾骨葬等。特別要提出的是,火葬其實也是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的喪葬方式,如彝族、拉祜族、蒙古族等。采用哪種方式,政府部門可以提倡、引導。我們現在可以大力倡導骨灰拋灑、水葬、草坪葬;骨灰深埋不留墳頭,不立碑;土葬區提倡遺體薄棺深埋、不壘墳、不立碑;禁止建所謂“生基”,即活人墓和超標準的大墓。黔東南叢江的苗族部落岜(普通話讀bā,方音讀bi。┥,是一個崇拜樹的部落。人死短喪,一般不隔夜,薄棺深埋,“不封不樹”,也可周圍種樹。這種方式值得推薦。